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识别微信 客户
留言
广告咨询
  • 广告形式
  • 发布面积   平方米  
  • 发布地区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提交
关闭 产品推荐
中国门头店招协会执行会长
广告热线:400-6060-805
在线QQ联系 (QQ:342064355)
黔西大关人讲述红军强渡鸭池河故事
相关案例: https://www.gyxmad.com/guizhou/ 本文标签: 贵州毕节门头店招

服务热线:400-6060-805 时间:2016-06-24
识别扫一扫,生意好朋友
贵州毕节墙体广告   位于黔西县大关镇的鸭池河口岸,是黔西北各县通往贵阳的独一渡口,1936年2月1日,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黔西北从这里横渡后,占领黔西滥泥沟,开仓放盐救济“干人”……
往常,鸭池河渡口照旧山岩险峻、水流湍急,耸立在河中的石头也历经时间沉淀变得千疮百孔,但其中刻有“红军”二字的两块大石头仍光芒耀眼,似乎为记住当年的红军与当地百姓建下的鱼水情不愿褪色。
军民齐协作 横渡通途留传奇
“以前,奶奶常通知我们,眼前这个渡口,就是当年红军横渡鸭池河的中央。”黔西县大关镇丘林村麻窝田组的65岁村民任正华指着鸭池河口岸引见道,河岸对面就是贵阳清镇的地界,当年红军就是从对岸横渡鸭池河到大关的。
“我听寨上的老人们说,当年红军在准备渡河时先在清镇新店离渡口两里路的中央鸣枪(声东击西战略),吸收敌人的留意,与此同时借老百姓家的门板、木桩等渡河,先渡过了100余名红军战士,大部队随后才渡河。”随着任正华的讲述,当年红二、六军团强渡鸭池河的一幕再次浮现。
1936年2月1日,红二、六军团趁黔西北地域敌人兵力单薄、鸭池河口岸防务空虚之机,派六师为先导,从修文奔袭镇西卫,抢占鸭池河渡口,并从各师抽调一百二十名侦查员组成精锐侦查队担任先锋,准备抢占鸭池河渡口。
侦查队抵达河边渡口后,经当地百姓提供船只协助,侦查队员很快控制了渡口,随后,紧随侦查队的六师、五师十七团相继赶到。因仅有的船只不能及时渡河,于是红军找到当地熟习河道水性的船工商议,决议在渡口两岸的昌茂石、羊舔石之间架浮桥。
部队首先将新店区伪区长董醒吾家的备用电话线缴来,拧成缆绳,拴在河西北岸的羊舔石和东南岸的大树上,用现有的四只船一字摆开在水深处彼此扣稳并固 定在横跨两岸的铁索上,然后拆掉董醒吾及联保主任杨冰儒两家楼房的木料和向大众借门板、木方等,连夜点起灯笼、火把突击搭浮桥。不到3个小时,就在鸭池河 渡口搭好一座长100多米、宽近2米的浮桥。
2月3日,贺龙、萧克率军抵达鸭池河渡口,按先二军团后六军团的次第渡河。当红六军团还有两个师准备过河时,国民党五十九师三十五团追到,接着,九 十九师和二十三师的先头部队也赶到。这时,过河的红军借西岸有利地形,组织火力,掩护两个师渡河后,将浮桥拆毁,封锁河面,阻击敌人。
红二、六军团主力顺利经过鸭池河后,留下十六师五十三团二营殿后。二营战士在鸭池河街挨家挨户查询,还清借用物资,赔偿损失,付给参与搭桥民工报酬,给老百姓清扫庭院,挑水装满水缸等,直到最后一批红军战士划船分开鸭池河东岸。
打土豪、分盐巴 “干人”红军一条心
说起红军当年到大关的情形,家住大关镇战争路89岁的老人陈正荣还想起了一心为党为“干人”(穷人)的“万八公”。“万八公对我们最好,处处为我们‘干人’着想,挨家挨户喊去分盐……只可惜后来被害死了。”
记者从《大关县志》理解到,万八公名为万正洪,1871年生于黔西州西溪麻窝寨的贫农家里,14岁漂泊到滥泥沟,中年成家,开设下等栈房为生,其长子名叫万家林。
红军到大关后,军团长贺龙、师长郭鹏委万正洪任大关区长,方全清任副区长,万家林任游击队队长。在此期间,万氏父子发起大众,配合红军打土豪、分盐巴,发起青年参加红军队伍,并为红军筹款一万余元(大洋)和引见中医为红军治病。
“我记得当时的盐很大坨(块),万八公和红军将其分红小块,然后在黑神庙分发给大家。有的村民不敢去拿盐,万八公就偷偷给送去。”陈正荣说,万氏父 子率领大关街上和左近100多“干人”翻开“协兴隆”盐仓分盐,元宵节时,红军在黑神庙办酒席,由万氏父子邀约数百大众同红军吃饭,饭后再次开盐仓发给每 人一大块盐。
“万八公是一位为‘干人’谋福利、勇于和坏人作斗争的英雄。”陈正荣说。
但是,红军撤离大关后,流亡在外的敌团防军营长郭昆甫等随即反扑还乡,方全清自首,万正洪被抓投县城狱中。
在狱中,万正洪受尽折磨两个月,奄奄一息时被抬回大关数日后逝世;万家林在山林间规避两个多月后,被郭昆甫手下枪杀于白泥麻窝熊坝。
“香肠叔叔”是亲人 鱼水情深难遗忘
关于红军在大关的点滴,陈正荣往常记得的还有红军中的“香肠叔叔”。
“红军来到大关后,完整不像谣言说的那样,而是帮大众挑水、清扫卫生,还分盐给百姓。”陈正荣说,当年仅有六七岁的她,在她的印象里,红军渡河之 前,大家对“红军要来了”这事谈论纷繁,还有人分布“红军来后将要烧光、杀光、抢光”等谣言,关于红军,她既有几分畏惧,也有几丝猎奇。因而,在看到红军 为百姓所做的每一幕时,懵懂的她对红军慢慢有了好感,并经过相处把红军当成亲人,亲切地称红军战士为“香肠叔叔”。
“我也不晓得红军叔叔在哪里找来的香肠,他们在盐号里把香肠做好之后,就叫我和小同伴们去吃。”陈正荣带着笑容略有所思地说,那时分富人吃大米饭,穷人吃包谷饭,最穷的人吃“野菜”。
陈正荣说,当时家里固然有包谷饭,但要吃到“荤菜”,得等到逢年过节。因而,能吃到红军叔叔做的香肠,那是难得的美味。
一来二去,陈正荣和小同伴们与红军叔叔打成一片,他们亲切地称红军战士为“香肠叔叔”。
有一天,陈正荣与小同伴们正和“香肠叔叔”玩得开心,忽然听到天上有东西飞过,不懂事的她们跑进来观看。
“趴下!卧倒!”“香肠叔叔”们疾速跑出来,将陈正荣和小同伴们搂在怀里,并通知她们,“这‘大鸟’(飞机)下蛋会伤到你们,不能在‘大鸟’下面,看到‘大鸟’就躲起来,然后趴下。”
“不久后,红军叔叔行将分开大关,但那时大家曾经把他们当成了家人,舍不得他们分开,于是,红军叔叔纷繁向大家解释分开的缘由。”80年后的今天, 陈正荣仍明晰地记得“香肠叔叔”的话:“叔叔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大关只是其中的一个站,除了这里,还有很多中央需求我们……”
粤ICP备20040522号-1 地址:光谷科技港
客服热线: 400-6060-805
版权所有: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