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墙体广告 某企业职工史豪杰被了解的人戏称为“表哥”。从“民国时期银质外壳怀表”到“50年代建国初期的国产表”再到“70年代的国表面”,短短5年时刻,史豪杰保藏了上千块手表。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史豪杰家中,他床上铺满了手表。史豪杰说,一个兄弟来看稀奇才摆在床上的,还没来得及拾掇。除床上放的手表外,床边上的箱子里还放了半箱被塑料袋包装起来的手表。“这些都是机械表,加上晾台上放的电子表,有上千块。”史豪杰说,这些手表都是他下班之余走街串巷摆地摊收买的。他从小就喜爱手表,以为戴手表比戴金银首饰上档次。
2011年前后,史豪杰买了块手表,戴不到半年就坏了。爱表的他开始保藏一些老表,直到最终拉下脸在一些老的邻居门口摆地摊。“刚开始碰见熟人很不好意思,但看见收买效果,就觉得没啥了。”史豪杰举起手腕上戴的手表说,“这是这个十一假期时期收买的梅花老表,30块钱收的,我找人清洗了一下,有人出600块钱我都没卖。”
史豪杰称自个只需见到手表基本都能说出牌子、报价和所用机芯。随后,记者伸出自个所戴的手表,史豪杰一口说出手表牌子和报价。
保藏手表也存在捡漏,“10块钱收的浪琴手表,易手卖600多元,有个手表1600元收的,有自个看见了直接出3000元买走了。”史豪杰说,走街串巷,确实收了不少自个喜爱的好手表,也长了不少知识。史豪杰每收买一块手表,都喜爱让主人讲讲手表的故事。其间一个故事让史豪杰记忆犹新。“一个老城西关的人,上世纪60年代为了买手表结婚,将老城的一处宅子卖了400元去买了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