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官职,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域的少数民族部族领袖。土司制度始置于元朝,至清雍正改土归流完毕。土司王国历经元、明、清三朝,盛行数百年。
唐崖土司城址是14世纪至18世纪唐崖覃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辟“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占地74万平方米,功用格局明晰,遗址保管完好,是鄂、渝、湘、黔边少数民族地域最具代表性的土司遗存。除了中央“衙署区”,遗址其他局部并未停止大范围考古开掘,简直就是旧址维护。
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传部长、副州长马尚云引见,唐崖土司城址是中国西南地域单体范围最大,空中遗存类型最丰厚、数量最多,城市形态和功用格局保管最完好的一处土司治所遗址,对研讨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范畴具有重要意义,可谓是一座“土家族露天博物馆”。
当日,逾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沿石阶和栈道细细欣赏这座土家“皇城”。这一大片坐落在缓坡上的遗址,绝大局部的空中建筑曾经在历史中消亡,唯有巍峨屹立的“荆南雄镇”牌坊、斑驳沧桑的墙垣和悠远狭长的街巷见证了曾经的辉煌。
咸丰县委书记刘忠义说,唐崖土司城址承载着近400年的土家族文化持续开展史,见证了古代中国对西南多民族地域“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出色管明智慧,咸丰县将做好遗址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好性维护,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展现给世界人民,传承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