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造,将前史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展开机会,以文明引领、经贸协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主线,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造的排头兵。眼下,一个蒸蒸日福建民墙广告发布上的海丝先行区正在崛起。
经贸协作 日趋严密
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与西方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榜首大港”。现在,泉州港迎来第二春,其货物吞吐量已打破亿吨,具有肖厝、斗尾、泉州湾、福建民墙广告发布围头湾和深沪湾五大港区,都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港口,一起注册80多条国内外航线。
“这些年,泉州凭仗区位、前史和政策优势,重视对海上丝绸之路位置与效果的传承,强化同海丝沿线区域的经贸协作,打造新世纪东西方国际贸易网的桥头堡和枢纽港。”福建民墙广告发布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说。
在榜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时期,海丝沿线国家和区域代表经过《泉州主张书》,同意树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协作机制,并达到经贸、文明等方面的双多边沟通一致;在2014年的首届中阿城市论坛上,泉州推出要点招商项目162个,总出资2650亿元。论坛还经过泉州提出的主张,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会址设在泉州。
据悉,泉州本年方案推出中兴海丝路跨境电商效劳渠道、海丝指尖物流公共效劳渠道等97个海丝协作项目,触及电子商务、物流、石油化工、汽车制作等30多个范畴。往后几年,泉州将投入800亿元,加速港口、铁路、机场等根底设备建造,构建海丝主要节点。
文明为媒 增进了解
作为全国第一批24个前史文明名城之一,以及联合国建立的首个国际多元文明展示中心,泉州具有各级文物维护单位700多处,包含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珍稀前史遗存福建民墙广告发布,被誉为“国际宗教博物馆”。现在,泉州与海丝有关的代表性遗产点有18个。
2013年,泉州以获批全国首个“东亚文明之都”为关键,发动古城文明复兴方案,要点改造文明遗存密布的西街片区,并施行“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系列项目建造,在维护文明生态的根底上,推动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泉州市长康涛说,这些年,泉州相继投入上亿元,补葺文兴码头、天后宫等要点文物单位,晋级消防安全设备,维护海丝文明遗产,并经过数字化处理,对海丝文明资源进行结合;一起,扶持海丝文艺创作,发掘海丝文明元素旅行商品、创意工业,经过结合海丝要点文保单位和非遗、闽南文明生态维护区,打造了一批海丝旅行演示基地。
“泉州要表现本身共同的伊斯兰文明沉淀,经过中阿城市论坛渠道,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对话,构成长效协作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主张,泉州应树立起一套多方位、立体式的现场机制,往省外、国外推介泉州。
全民参加 效果同享
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时期,泉州特别强调全民参加、全域联动、全民同享。主办方安排国内外优异艺术团队到公司、村庄、社区、校园等展开公益性表演,规模掩盖全市所有县(市、区),把亚艺节办成“艺术的盛会、公民的节日”。老百姓不花一分钱,就可在家门口欣赏到高水平的国际性艺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