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识别微信 客户
留言
广告咨询
  • 广告形式
  • 发布面积   平方米  
  • 发布地区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提交
关闭 产品推荐
中国门头店招协会执行会长
广告热线:400-6060-805
在线QQ联系 (QQ:342064355)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妙笔生花“汝阳刘”
相关案例: https://www.gyxmad.com/henan/ 本文标签: 河南门头店招

服务热线:400-6060-805 时间:2013-06-20
识别扫一扫,生意好朋友
  汉代宫廷之御笔文人墨客之最爱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而毛笔居四宝之首。
  手握一支八寸竹管三寸毛颖,凭一色黑墨,点滴之间,就能把中国汉字写得千变万化,刚柔并济,一个人的情操、修养和胸怀,早已跃然纸上,这是至今任何书写工具都无法替代和逾越的神奇之处。
  当刘好奎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毛笔展现在记者面前时,仿佛打开了一扇中国传统文化血脉延续的大门,曼妙奇特,别有洞天。
  刘好友及同胞兄弟刘好勤、刘好奎、刘好亮等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汝阳刘”毛笔的第66代传人,将“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发扬光大。
  据刘好奎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毛笔,只是当时工艺粗糙原始,笔头是用丝线把毛系在木杆或铁、铜管的外边。到了秦代,秦朝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征平定匈奴、修筑长城,历时多年,与秦朝都城长安(今西安)相距较远,需要大量书信与朝中来往,靠刀刻竹简极不方便,而原始粗糙的毛笔,笔头易散,又容易脱落,很不应手,蒙恬在实践中突发奇想,把笔头装入竹管内,用胶粘紧,用之大为顺手耐久。至今两千多年,毛笔的基本工艺仍然没有改变。所以,后世制笔人都尊蒙恬为“毛笔鼻祖”。
  西汉初年,刘邦将蒙恬创造的制笔工艺纳进汉宫,命其刘氏族人学习研究,所制之笔作为宫廷专用毛笔。到了西汉末年,刘邦的第八世孙刘钦及其子刘演先后在南顿(今项城县南顿镇)做县令,也把毛笔制作带到了南顿。后来王莽篡汉,追杀刘邦后裔,这时刘钦已经去世,刘演带领全家逃亡路过汝阳郡境内(今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氏村)时,其子刘彦突病,刘演就把刘彦托付到一个农家里,自己带着其他家人逃往湖北春陵。刘彦病好后,和救治他的这家女子成婚,专司制笔,过起了平民生活。刘秀称帝后,寻找刘彦的下落,最终在汝阳郡北的一个无名小村(今汝阳刘氏村)将其找到,后接回宫中,封为御笔王,在御笔坊专管毛笔的制作和宫廷的供应。
  御笔坊毛笔因在汉代就成为宫廷专用,以技艺炉火纯青而名扬天下,所以,被后来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推崇膜拜,多为得到一支御笔坊毛笔而欣喜不已,其传奇故事亦数不胜数。其中,晋朝书法家王羲之更是对御笔坊毛笔喜爱备至,托人买了几支,用之书写《黄庭经》,洒脱流畅,婉转自如,神采飞扬,连呼妙笔!妙笔!
  刘好奎告诉河南墙体广告,御笔坊毛笔精选特定区域的羊毛、狼毫、石獾、汉松尾、紫毫、过冬鼠须等上等原料制作,生产技艺考究,可谓一枝独秀。御笔坊毛笔不仅具备“尖、圆、齐、健”四大特性,更渗透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包容、谦和、博大、刚柔相济、以柔克刚。
  一支毛笔看上去结构简单,其实生产工艺流程却相当繁杂,从分毛、脱脂、去绒、理毛、清杂,再到梳毛、垫毛、齐毛、圆笔、成装等,全部工序足有128道。
  以上工艺全凭手工和经验,其关键环节至今任何工业化生产都难以代替。这也是汝阳刘氏毛笔世代祖业相传、外人很难渗透的原因之一。而这些工艺工序,只是有形的皮毛,在每一个工序后面,更隐藏着师徒口传心授,以及做人从艺的大道理和大学问。这种软文化和“潜规则”,构成了汝阳刘氏毛笔制作中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灵魂!

 

粤ICP备20040522号-1 地址:光谷科技港
客服热线: 400-6060-805
版权所有: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