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首财经日报》记者整理2015年末各省份上市公司数量排行以及与经济总量的联系发现,如今我国各省份上市公司数量距离悬殊,兴旺省份与欠兴旺省份在上市公司数量上的距离,远远大于它们在GDP方面的距离。与此一起,有些省份业已展开的工业晋级正在对接国家推进的“新经济”战略,这或许意味着它们在将来有望具有更多的上市公司。
8省份具有逾六成上市公司
依据Wind数据,到2015年末具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十大省份为广东(424家)、浙江(299家)、江苏(276家)、北京(265家)、上海(224家)、山东(162家)、四川(103家)、福建(99家)、安徽(88家)、湖北(87家)。
“但广州排在杭州和姑苏以后,很值得反思。”彭澎说,杭州的电商开展十分好,电子信息经济兴旺,已变成我国的电商之都。姑苏的民营经济也十分兴旺。比较之下,广州的工业结构相对传统,新式工业大多处于草创时期,“我触摸的许多民营公司老板,许多都不情愿上市,他们忧虑对公司的控制权遭到影响,有点小富即安,冒险精力不如浙江。”
上市公司数量上,紧随广东以后的是浙江。2015年末,该省上市公司数量到达了299家,占全国的比重为10.6%。本年3月9日上午,随着浙江司太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正式挂牌,浙江的A股上市公司到达300家。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无论在人员总量仍是GDP总量上,均远不如江苏和山东。例如,浙江GDP仅为江苏的六成、山东的68%,经济总量排行全国第四,但浙江的上市公司数量却高居全国第二,比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多出23家,比山东多出137家。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榜首财经日报》剖析称,浙江的民营经济是我国最兴旺的,民营经济是就业、科技立异的载体,浙江是除直辖市以外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此外,浙江接近上海,能够充分利用上海的本钱市场。
与此一起,北京和上海分别以265家和224家上市公司数量排在全国第4和第5位。京沪两大直辖市作为强一线城市,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两大基地城市,不只具有许多国企,不少民营公司在公司开展壮大后也将总部迁至京沪。
核算显现,到2015年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有2827家,其间排行前八的省份有1852家,占全国的65.5%,显现了极高的集中度。
哪些省份具有“将来”
世界投行高盛在去年末的一份引人注目的陈述中称,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出资者原有的传统出资结构现已不再适用,以健康医疗、科技为主体的新经济才是出资者需求紧跟的脉息。高盛给出资者的建议是:持有“新式我国”,买卖“传统我国”。
无独有偶,“十三五”方案大纲提出,把开展基点放在立异上,以科技立异为基地,以人才开展为支持,推进科技立异与大众创业、万众立异有机联系,塑造更多依托立异驱动、更多表现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开展。
这也意味着,比较传统工业,高新技术工业、新经济范畴的开展空间更大,生长也更快,更简单遭到本钱市场的喜爱。“2016年大有些的出资机会都将由我国的新经济带来。”富达世界我国焦点基金司理安静此前对本报称,我国的变革决计将带来新的出资机会,这些新机会乃至也许抵消全体经济放缓对出资回报的影响。
在这方面,浙江也许是一个“爆发力”很强的省份。这些年该省的电子信息经济高速开展,杭州更是变成电商之都。尤其在阿里巴巴的股动下,杭州的信息经济在全国独领风骚。据不完全核算,杭州集聚了全国超越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一起,在电子付出、云核算、快递、网络营销、信息技术、运营效劳等范畴出现了很多专业的电子商务效劳商。
一起,浙江也在活跃创造领先制作业。以该省诸暨市下辖的店口镇为例,如今该镇就有8家境表里上市公司,简直与有些西部省份全省的数量相等。联系“十三五”方案,店口镇对制作业进行转型晋级:一方面临传统工业进行转型晋级,一方面创造“互联网+”对接传统制作业。
店口镇分担工业的副镇长朱庭传告诉《榜首财经日报》记者,以“我国制作2025”方案和工业4.0为关键,在智能制作方面,店口镇经过腾笼换鸟(即把本来厂房里的设备腾空,换入新晋级的设备)、机器换人等手法,方案先创造工业4.0出产线、车间,终究创造工业4.0的工厂。然而,工业4.0不是一蹴即至的,而是要先从出产线开端,然后创造智能工厂,最后创造智能工业。
一起,店口镇还力推“电商换市”。以引入电商工业城为关键,把“互联网+”跟传统公司进行对接。朱庭传告诉记者,真实的智能制作还需求“互联网+”,而店口如今走了这两步——原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和信息化建造,再进一步即是要跟“互联网+”联系起来。
朱庭传表明,如今电子商务与出产体系没有真实打通,网上的订单还要经过出售人员定下来,然后发到出产车间,按照这个请求,各个车间再组织方案出产。如果两者真实打通,订单生成以后,出产车间会自动出产。
除了浙江,广东也有望在新式范畴培养出更多上市公司。该省核算局数据显现,2015年广东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首要结构性目标均有不一样程度的进步。效劳业比重到达50.8%,比2014年进步1.8个百分点,其间现代效劳业比重到达60.4%,比2014年进步1.4个百分点;领先制作业比重到达48.5%,比2014年进步0.9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广东力求培养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核算、智能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式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