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愿景
建设生态十堰、人文十堰、新经济十堰,力争将十堰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生态的山水环境、更富魅力的人文空间、更加开放的新经济载体、更富品质的宜居生活,具有独特地域个性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家园。
●功能定位
着力建设“五地”,即生态崛起示范地、国际旅游目的地、道家文化传承地、新兴经济集聚地和宜居宜业新天地。
●发展阶段
到2020年,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30年,发展成为国家生态名城;到2049年,建设成为国际交流目的地。
●区域格局
从职能上看,未来十堰工业应链接郑州、武汉,服务业链接重庆、西安,积极建设“两基地、两中心”,即区域智能制造基地和区域职业教育基地,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从旅游格局看,十堰应链接西安,融入国际旅游格局:链接郑州、洛阳,构建“武当――少林”传统文化旅游线;链接神农架、宜昌,构建“两山(武当山与神农架)、两江(长江和汉江)”的山水历史旅游线;链接成渝,构建十堰――万州――成渝休闲旅游线。
积极构筑“襄十宜”成长三角,从廊道支撑上,规划建设襄阳――十堰(包括武西高铁、十堰至西安普铁和武当山机场)、十堰――神农架――宜昌(包括十宜高铁和运十宜铁路)、宜昌――兴山――襄阳大通道,形成高铁(包括郑万高铁和襄宜高铁)、高速、机场、普铁多种交通网。(详细内容见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