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中华鲟研究所工作人员带领长江大学水生态协会志愿者前往荆州海事局邻近的监测点,检查声呐接纳装置,读取中华鲟活动轨迹监测数据。
记者现场看到,雷达经过蓝牙与笔记本电脑相连接,里边的数据敏捷被导入电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当即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监测数据显现,一尾编号尾号为688的中华鲟于25日21时11分首先抵达长江沙市水域,这尾中华鲟是2011年出世,重7.5千克,1.17米长,身上没有卫星象征。
中华鲟研究所专家介绍,在沙市之前的一个监测点事猇亭监测站,到昨天下午17时许,大多数中华鲟现已顺畅经过该站点。而沙市监测点间隔宜昌放流点137.4公里,昨天和今天被放流的中华鲟“主力部队”将连续“过境”长江沙市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