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抚仙湖最美丽的景区之一——禄充旅游景区,是澄江县石漠化管理的重点区域,也是玉溪市多年来生态立市、综合管理石漠化,让抚仙湖水长清的窗口。
相关于滇东南地域,玉溪市的石漠化面积并不算太大,37%的土地是岩溶区,5%的土地石漠化。但是就是这5%的石漠化面积,却主要散布在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周边地域和绿汁江流域。特别抚仙湖是全国仅存的5个一类水湖泊之一,生态系统极端脆弱。在石漠化、干旱、农业及旅游污染等方面的影响下,抚仙湖岌岌可危。
“石漠化包围着抚仙湖!”澄江县石漠化管理局技术组组长杨钟学通知记者。固然澄江县正式展开对石漠化的“战争”始于2012年,但大范围的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在2000年就开端了。近几年从笔架山至尖山,村委会封山育林1500亩,使这一带的抚仙湖沿岸面山树林繁茂。笔架山右侧抚仙湖西岸沿线的麒麟山一带,多年来数万亩面积的人工造林,使绵亘起伏的麒麟山的植被呈现两个层次清楚的区域,坡陡石多的山峰上,是自然生长的绿草灌木区,相对平缓的山腰地带是人工种植的成片树林。西岸面山带,已成为维护抚仙湖的一道绿色屏障。
与此同时,澄江县还重点围歼抚仙湖水源区和径流区的“石魔”。西岸的尖山河流域地域,是抚仙湖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也曾是石漠化的重灾区,2013年以来在当地封山育林5000亩,制止放牧牛羊。几年过去,原来植被稠密的尖山河流域草绿树茂水丰,两个水库蓄满了清水,尖山河的清泉水常年不时流进抚仙湖。
在澄江林业系统有一个规矩,只需发作山火,不论大小,一切50岁以下的男职工都必需上山灭火。每年王云翰和同事们都要参与几次灭山火。在5月11日带记者上梁王山时,王云翰指着前方一片光秃秃的陡坡说:“那就是鹰窝岩,2004年梁王山发作大山火,我们林业系统的一名年轻职工在这里灭火时,被滚石砸中,不幸牺牲!”
澄江人民为了绿化石漠荒山、维护抚仙湖,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鲜血,还有世代寓居的家园。梁王山山腰上原来有两个村寨叫菜花坪村和团瓢村,30多户130多人在山林中世代寓居。2003年,为了维护山林和抚仙湖的水源,两个村的大众全部搬下山到坝区寓居。往常梁王山自然维护区内无人寓居,也无农地步。两个村寨的旧址,已全部被森林掩盖。青山松涛碧水仙湖,见证着澄江人民与“石魔”抗争的艰苦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