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墙体广告 7月16日,贵黔高速全线建成通车,缩短了毕节与贵阳的间隔,两地交通往来愈加便当快捷。
在这条高速路上,有座“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和世界山区斜拉桥之最”称号的“鸭池河大桥”,大桥主跨长800米、全长1450米。
为了与另外两座桥相区别,有人称它为“鸭池河特大桥”。另外两座桥则因修建时间及用材不一样,被称为“鸭池河铁索桥”和“鸭池河大桥”。固然称谓上稍有不同,但是三座桥都有着相同的历史任务——见证毕节交通开展。
贵黔高速开通后,很多市民为一睹“鸭池河特大桥”风采,驱车前往体验,在行驶中感受它的宏伟绚丽。局部市民在感受完新桥带来的震动后,还会专程开车前往“鸭池河铁索桥”和“鸭池河大桥”所在地,缅怀过往。家住黔西县城关镇的快乐茂便是其中一位。
7月17日上午11点45分左右,53岁的快乐茂与家人开车驶过“鸭池河大桥”后,将车停在桥端。下车向右行走几十米,便走进一户人家的庭院,“新桥开通了,来这里看看这两座老桥。”
两座老桥——“鸭池河铁索桥”和“鸭池河大桥”,并行横跨在乌江上游鸭池河畔,衔接着黔西县大关镇与清镇市新店镇。在黔贵高速未开通、贵毕公路未建成通车前,这两座桥曾是毕节至贵阳的必经之路。
往常,“鸭池河铁索桥”已旷费多年未运用,烧焦的木板静静躺在桥面。当地居民引见,这座桥在多年前不知因何起火熄灭,消防人员帮助灭火之后,就没人再随意爬到桥上游玩。时间久了之后,桥的两端便长满杂草,构成了一处合适远观的景色。
据引见,“鸭池河铁索桥”曾是清镇至毕节驿道上的重要津梁,建于清代,毁于咸丰八年(1858年),其后无力再建,便改为滑索纤渡。1956年,相关部门在原根底上重新修建,1958年7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
1997年12月31日,旁边全长176m的钢筋混泥土“鸭池河大桥”建成通车后,“鸭池河铁索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001年10月,贵毕公路建成通车后,这里不再是毕节到贵阳的独一必经路,大家纷繁转向从贵毕路通行,“鸭池河大桥”昔日的忙碌现象也渐渐褪去,除了左近住户及工程车辆,很少有人特地选择这条路前往贵阳。
站在被围墙挡住的铁索桥旁,快乐茂说,固然这座老桥不能再运用,但当年在毕节与贵阳的衔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前从黔西到贵阳,早上出门,晚上才干到,路上经常堵车。如今,五非常钟就能够了。”快乐茂说,两座老“鸭池河桥”他都走过,“最开端走的是铁索桥,单边放行,大家排队过。这边放行几辆车,走完之后,对面又放行几辆。不只如此,车辆在上面通行还有时间规则。”
“那时,经济开展程度不高,车流量少,能见到的汽车品牌不多。能修出这样的桥,曾经是很不错的了,这座桥也表现了当时的修桥技术与经济程度。”快乐茂说,贵黔高速通车,上面的鸭池河特大桥很壮观,铁索桥的历史任务早就完成了,“今天来看看老桥,新旧比照,不忘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