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墙体广告 米糕、粉虫、粉饺、酸糟粽……6月7日,邕宁区蒲庙镇新兴社区举行水上疍家米食文化传承活动,150多名米食喜好者感受了浓浓的米食制造文化。
活动中,每组一位教师傅率领若干名年轻人,手把手教授手工制造技艺,先后学习了粽子、粉虫、艾糍、粉角的制造 办法。手作的米食不只可口,颜色也是五光十色,煞是美观。原来,教师傅们特意采摘了枫叶、木红草、黄花草等制造可食用的自然染料和在米粉里,让粉虫、粉 饺、糍粑不只看上去心旷神怡,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幽香。
在众多传统的疍家米食中,由两张叶子包裹的酸糟粽其貌不扬,由于资料准备比拟复杂,当天没有在现场制造,但摆 放了不少废品。由于口感特别,现场不少人都上前品味。拨开粽叶,里面粽子外型像个蛋筒冰淇淋,据教师傅引见,酸糟粽用甜酒糟来发酵,参加白糖、山黄皮停止 调味,酸糟粽的叶子在长塘镇才有,不容易找。
现场教授米食制造的李海芳阿姨说,她家以前是水上船家的住户,受条件限制,船上食材少,只要大米和糯米,祖辈 们就变着把戏制造米食,一朝一夕构成了共同的水上人家米食文化。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庞康说:“我们家乡端午节就是包粽子,没想到水上人家除了包粽子,还 制造那么多种米食美食,难得有时机学习到这些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