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墙体广告 7月,宜昌遭受前史稀有灾祸。
灾后重建,峡江两岸山势险恶,选址建房困难重重,但短短两个月,宜昌2365户因灾倒房重建就悉数开工,竣工率73.4%。宜昌市政府承诺:11月底,一切因灾倒房重建悉数竣工,受灾大众春节前住进新房。
17日至18日,记者深化峡江两岸,直击灾后重建现场,感受灾后重建给大众带来的新生活、新期盼。
新模式,政府为13.7万户农房投保
18日,夷陵小溪塔大街柏木坪村,一栋9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新房已竣工,工人正在装置水电等设备。
“做梦都想不到政府免费为咱们建起了这么好的新房。”望着新家,62岁的五保户郭飞,向该区民政局副局长杨兴明连声谢谢。
3个月前,郭飞家土坯房在暴雨中坍毁,老郭只得寄宿在邻居家。
“像老郭这么五保户能免费住新房,多亏了政府购买了自然灾祸险。”杨兴明说,“老郭除了按方针享用民政、疆土、住建等部分7万元救助款,还得到了稳妥公司理赔的2万元自然灾祸险。”
夷陵区自然灾祸多发,灾后重建本钱高,仅靠政府救助,很难处理受灾大众重建难题。
2013年起,区政府掏钱在全省首先购买自然灾祸险,将13.7万户农房、52万余名城乡居民悉数归入稳妥保证。对因发作暴雨山洪、冰雹大风、地质灾祸等11种自然灾祸所形成人身损伤、房子财产损失,由稳妥公司担任补偿。
本年灾后,稳妥公司自然灾祸险理赔800余万元,为倒房户重建帮了大忙。
新生活,科学选址远离灾祸
夷陵区乐天溪镇莲沱村,坐落峡江两岸,风光如画,但是地质灾祸频发,这次受灾惨重。
17日上午,记者驱车沿山路行进,不时可见被泥石流冲垮后的房子,只剩下残垣断壁。
村中,一处新平坦的开阔场所上,10余栋灰色小楼正拔地而起,工人正砌砖盖瓦。
“咱们专门请了疆土、水利、住建等部分科学选址,将村里倒房户会集重建。”村党支部书记胡高章介绍。
莲沱村属易滑坡地带,建房用地尤为稀缺。为处理灾后重建选址难题,村里拿出80万元,平坦场所13.6亩,并计划建有排洪排污等设备。
“这边建的即是我家两层高楼,真想快些搬进入!”望着在建的新家,80岁的低保户屈林成眼里充溢期盼。
屈林成一家原住在高山上的土坯房里,7月的暴雨中,土坯房成了一片废墟。
灾后,村里协助屈林成和别的倒房户,会集重建家园。
“下月就可以搬新家!”屈林成笑着说。
宜昌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建群说,为避免原址重建旧患重现,民政联合疆土、水利、住建等部分,把倒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生态管理与防灾减灾结合起来,让大众远离灾难。
新期盼,凭借重建拔穷根
夷陵区三斗坪镇黄陵庙村紧邻三峡人家景区。
18日上午,334省道边,乡民田和蛟家的青灰色小楼已建到第二层。
田和蛟介绍,新房共三层,每层100平方米,屋顶是一致的峡江个性屋檐。
人多地少的黄陵庙村,这些年,跟着三峡人家景区的火爆,一些乡民在路旁边建起农家乐,收入可观。
“咱们家在村里归于困难户。”老田叹口气说:“儿子在外打工,挣的钱还不行他花,我和老伴在邻近打个零工,一年忙活下来也就落个两万多元。”
田和蛟居住了30多年的土坯房被暴雨炸毁。镇民政办主任李圣联主张:“使用重建时机,建一栋农家乐小楼,为过往游客供给食宿。”
新房子寄托了田和蛟一家人的期盼。坐在新房门槛上,老田给记者算了笔账:“建房本钱近20万元,政府倒房重建救助款有5万元,银行贷些款,再拿出积储就差不多了,农家乐收入比一家人在外漂泊打工强多了。”
宜昌市民政局局长文媛介绍,为了协助受灾大众脱贫致富,宜昌整合各类资本,将倒房重建与精准扶贫、易地搬家相结合,想方设法协助大众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