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墙体广告 “再过一段时间,桥便能够通车了!”昨天,站在崇阳县沙坪镇堰市村石桥上,万里玮自豪地说,经过一年多的尽力,两县乡民筹资数十万元,在崇阳县交通局的协助下,这结实的水泥桥终将建成。
石板桥屡次被冲垮
崇阳县沙坪镇堰市依河而建,长约1公里,小街两头商铺树立。据介绍,这儿曾是有名的茶马古道。街面铺的是青石,两头是木板房商铺,靠河边的是吊脚楼。
在解放前,这条河里能通船,两岸的吊脚楼支柱上,常常系着船,湖南、江西、通城等地的乡民将货品装到竹筏或许船上,顺水而下经赤壁入江到汉口。
在堰市的彼岸,是通城县沙堆镇的华家村一组,小地名叫堤上,也曾是集市。两岸乡民靠一座石板桥来往。
据崇阳县志(清同治五年)记载,该桥名“合心桥,跨堰市港,长二十余丈,生员吴联魁等募捐置田缮桥。”
万里玮是该桥民间募捐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在崇阳县城开店装裱书画作品。他介绍,在1954年前,这座桥桥洞可通船,该桥有10多亩缮田(每年的收成用于桥梁维护),因而桥梁得以维护。
1954年发洪流,桥中心被冲垮,而且缮田被收归国有,尔后我们建立了简便石板桥,一向沿用到本年1月31日。石板桥彻底用条石建立而成,桥墩也是条石,桥面长约70米。往常,摩托车能过,板车也能够过,可是小车过不了。跟着时代的开展,这座桥已不能满意通行的需求。
乡民们说,因为河里常常涨水,特别是山洪来袭时,桥中心常常被冲垮,待洪水退后乡民们再将桥修好。特别是这两年,山洪频频,每年修好几回。关键是,河中央年年修,河槽越修越深,上一年6月一场暴雨后,桥无法修正,无法我们在上游搭了一座简便木板桥。
教师每年都要守护孩子过桥
堰市小学是沿河两岸的中心小学,彼岸通城的孩子要过桥上学。
校长周四海本年52岁,他虽不是本村人,却是修桥倡导者之一。他介绍,他于2004年调入堰市小学,该校现在有4个班100多名学生,有6名老 师。每年他最忧虑的就是汛期,天天一大早便到石板桥中心站着,看着学生们过来,放学后,他和教师又到板桥处,望着学生们安全过桥后才回来。
特别是发了洪流,他和教师便要背着学生过河。因而,他和教师、家长们都期望建一座不怕洪水的桥。
乡民自筹资金70余万元
万里玮的家在河彼岸的堤上,他已年过半百,夫人就是堰市人。他说,两岸乡民都热切盼望政府修桥,因为河两岸分属两个县,要建桥谁出资?崇阳和通城一向在和谐,但一向没有成功。上一年,他和几名热心乡民一商议,决议来募捐。
上一年11月12日,“堰市—堤上”合心桥民间募捐修正筹备委员会建立,预备于本年下半年(枯水期)建筑宽4米、长70米的钢筋水泥规范桥,经过预算,需求资金160多万元。
其时,经过当地罗东源和洪清辉两位老先生带头捐资,先募集了10多万元。有了第一笔捐款,我们更有决心,所以向社会宣布募捐倡议书。他们经过老乡群、同学群转发,还登门拜访,到本年春节后,共有200多人捐款70多万元。
与此同时,他们也寻求政府协助,崇阳县交通局赞同由乡民出资50万元,剩下的钱由该局出,由该局请来专业建桥公司建筑。
据介绍,该桥于本年1月31日开工,桥墩深达32米,直达岩石,十分结实,桥梁主体现在已建好,桥宽5米、长62米。
记者看到,桥两规矩在做引桥工程。在堰市桥头一面墙上,贴着“堰市桥民间募捐修正捐款名录”,具体记录着部分捐款者名字、单位和数额。
万里玮介绍,修桥用了50万元,余下的20多万元将用来建筑桥梁护栏及桥碑,约请通城、崇阳两县的文人写诗、书写,将用浮雕刻在护栏石板上,供后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