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墙体广告 镇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民族成分杂乱,宗教崇奉多样化,既有释教、道教,也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白莲教等。因而镇江的街巷取名,也带有很浓郁的民族宗教颜色。在镇江居住的少数民族中,崇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口占有很大的份额,因而就有很多带有伊斯兰教回族特征的地名。如清真寺街、大父亲巷、小父亲巷、父亲巷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除了带有回族特征的地名外,镇江还有一些街巷称号也和民族宗教有关。如火星庙巷、城隍庙街、白莲巷、观音桥巷、七星巷等等。本期咱们将持续为大家共享镇江这些生动有趣的老地名。
清真寺街:南至曹家坡,北至大西路。因而处建有清真寺,巷以寺得名。据清《丹徒县志》记载:“清真寺在城内治安坊剪子巷。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始建于仁安坊阜民街,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移此。”现清真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父亲巷:坐落镇江市区。东至剪子巷,西至解放路。与小父亲巷平行。为差异小父亲巷,故称为大父亲巷。“父亲”系回族对长者的敬称。
父亲巷:坐落郊外清真寺邻近。南至同鑫里,北至大西路,南北走西。原名支家巷,因巷内多为回族居民,后改称父亲巷。
小父亲巷:和大父亲巷平行,西出解放路,东至剪子巷,为差异大父亲巷,故称小父亲巷。
火星庙巷:在宝盖路西段北。东至生产巷,西至节省巷,东西走向。火星庙是火德真君庙的俗称,也称火神庙。据清《丹徒县志》记载:“火神庙(即火星庙)在城西山巷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重修,咸丰年间毁,同治年间重建。”火星庙巷因火星庙而得名,沿用至今。
城隍庙街:镇江城隍庙在镇江五条街不远处,南至中山路,北至文昌宫。因为这条街地处城隍庙门前,故名。古代我国县治以上的城市都设立了城隍庙。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的古刹。在我国、朝鲜半岛、越南文明中,城隍是城池守护神,其前身是水庸神。
白莲巷:东至经折巷,西出山门口街,东西走向。白莲巷是千年古巷,元《至顺镇江志》记载,该巷最早称汤圆巷,元代改为白莲巷。古白莲教的布道场合。一起白莲巷也是民国武士、抗日飞行员陈怀民的故居。
观音桥巷:为千年古巷。东至南门大街,西至永安路,东西走向。巷名来源于关河上的古观音桥,桥邻近有一座观音楼,因而得名。巷内有明代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杨一清故居。
七星巷:坐落老北门西侧,呈弧形。地名源于七星台,即曾经祭祀天象的当地,是一条陈旧的巷子。
镇江古街巷,既是中华文明在江南古城的见证,也是我国文明在此的传承。镇江公民自古热情好客,和蔼待人,在上千年的民族聚合的过程中各民族各宗教相互尊重,天伦之乐,留下了很多前史美谈和地名遗址,它们静默而低沉,过滤着浮华,洗刷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