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墙体广告 在当阳市玉泉办事处雄风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老钟调解室”,谁家有个小矛盾小纠纷,“老钟”钟必超必会第一时间赶去调解。自从2016年6月份成立以来,共化解村民纠纷20余起。昨日,钟必超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调解室,村民之间的矛盾也渐渐少了许多。
钟必超今年55岁,曾经是玉泉当地的一名村干部。因为对法律比较感兴趣,他常自费订阅《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十余种书刊杂志,久而久之,钟必超渐渐成为当地闻名的“土律师”,常常热心地帮助村民们“打官司”。
今年6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村民们调解纠纷,在玉泉办事处司法所的指导下,钟必超在自家挂牌开办起了“老钟调解室”,并投资近万元办起了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和农村常见以案说法案例宣传栏,面向过往群众适时宣传法律法规、发布相关信息,让村民从日常生活中明白一些法规真谛。“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有时候自我调解比政府出面的效果更好一些。”钟必超坦言,如今他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工作,家里没什么负担,所以他乐意为大家服务。自从开办了义务调解室,哪里有矛盾,哪里就会出现钟必超的身影。
今年6月,村民王大爷和陈师傅因为插秧灌溉的事儿发生了纠纷。王大爷和陈师傅家的水田相邻,一块在上面,一块在下面。陈师傅要灌溉自家的水田,必须要从王大爷家的田里过。“王大爷的田里刚施了肥,被陈师傅的灌溉用水一冲刷,30%的肥料都浪费了。”钟必超回忆,正因此,王大爷心里很是不舒服。
后来,钟必超前去调解,陈师傅同意给王大爷赔偿20斤肥料,将肥料给王大爷撒到了田里。“其实有时候村民之间本来无冤无仇,有些小矛盾也并非没有商量的余地,只不过需要换一种沟通方式,找个台阶下而已。”钟必超说。
据统计,“老钟调解室”自2016年6月成立以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90余人次。被当地百姓誉为说事评理不误时的场地,化解矛盾的平台,主人钟必超也被称之为百姓身边的“和事佬”。“在我们玉泉办事处,像老钟这样的义务调解室几乎每个村都有,但他这个调解室是最正规的,建设标准也比较高。”玉泉办事处司法所所长尹诗超告诉记者,在当阳,村民自发组建的义务调解室算是玉泉办事处的一个特色,在当地有15家之多。“这些义务调解室扎根基层,让村民们沐浴法治社会春风,实现了‘末端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