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大市潜江,“潜江成衣”是闻名劳务品牌。这些年,一个景象引人注目:旧日外出开展的15万潜江成衣,约有三分之一回乡创业。他们的回归,透露出哪些信号?对自动习惯经济新常态有何启示?连日来,记者多方采访,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潜江成衣’回归观察”,敬请重视。
1998年,潜江推出“阳光工程”,着力创造劳务品牌,将服装大军以“潜江成衣”的品牌全体输出。时期,该市财务、农业、劳动、妇联、教学等9部分联合成立了“潜江成衣”劳务品牌辅导小组,经过精心培养和引导,让15万农人“洗脚上田”,把握才有所长。潜江成衣凭仗人数多、技术好、勤劳诚信等特色,纷繁下滨海、闯海外,构成闻名全国的一支劳务大军。“潜江成衣”于2007、2008年接连两届入选“我国十佳劳务品牌”。顶峰时,潜江人在外兴办服装公司逾1000家。
星移斗转,势异时移。来自该市经信委的计算,15万潜江成衣中,已有5万余人回到本地开展。
在该市张金、渔洋等城镇,沿途不时可以看到各种服装加工公司的招牌,这些遍及城乡的中小服装厂和作坊,简直都是由回归的“潜江成衣”所兴办。
近两年,这儿的服装厂如漫山遍野涌出。开始了解,仅张金镇就有近200家作坊和中小服装公司,吸纳工作过万人。
从凭一把剪刀出门饱肚子,到举家返乡挣票子,回归“潜江成衣”挑选背靠本乡大公司,以“协作伙伴”的身份融入本地服装工业链。2014年,田辉正、田红英夫妻从广东打工回来,在家园张金镇兴办“正荣制衣”。这个600多平方米的小厂附近200米范围内,就有6家小服装公司。
潜江热心拥抱回归游子。记者从该市商务局等有关部分了解到,该市已着手拟定《潜江市纺织服装工业“十三五”开展规划》。上一年7月,该市与武汉纺织大学签订战略协作协议,旨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纺织服装工业转型晋级,完成服装工业从“潜江成衣”到“潜江服装”的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