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墙体广告 展现业绩、面试辩论、现场打分……11月16日,39名来自宜都、长阳、夷陵区等县市区的职业农民会聚一堂,共同参与一场特殊的“考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
评委会由宜昌、宜都市农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此次职称评定采取“业绩演示+面试辩论+资料审核”相分离的方式停止,参评人针对本人的学历、专业技艺、运营范围、消费效益等根本状况停止现场公开演示,评审专家就专业技术和社会公共学问停止发问,并对参评人所提供的资料停止认真评审、讨论,当场提出评审意见,并签字确认。这是宜昌继首创以“人才评价”引导鼓励新时期农民后,初次将业绩现场演示引入农民工职称评定中。
“有点儿慌张!”50岁的陈永富来自宜都市陆城亮家垴村,这次他申报的是中级农艺师职称。目前他承包了十几亩地种植柑桔,具有几十年的种植经历。“取得职称不只是对本人专业技术的认可,也对我将来开展柑桔种植业有促进作用。”陈永富笑着说。
据悉,当天共有31名参评人经过评审,其中,中级27人,初级4人。
2015年,宜都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3年来,宜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效果。由一地试点走向逐渐推开,已有宜都市、当阳市、长阳自治县、秭归县、夷陵区、点军区等地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参与职称评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工作正掩盖全市。
同时,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常态化评价机制初步树立。出台并屡次修正了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方法,明白了职称级别、专业设置、参评对象、申报条件、评定规范、评后政策等等,消弭了职业农民专业技术才能评价的制度空白。
目前,全市已有217名新型职业农民参与评定,185人取得初中级职称,专业也由原来的茶叶、柑橘消费运营扩展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工程、农业运营等四大类别11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