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句“躬耕于南阳”,曾引发了一场一两千年的争论。关于诸葛亮在出山前的躬耕之地,到底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的问题,争到如今也还没个定论。当时诸葛亮隐居在离襄阳城不远的隆中,这个隆中如今也是河南与湖北争抢诸葛亮的隐居地。诸葛亮到底是南阳人,还是襄阳人?实践状况是,诸葛亮寓居的这个中央当时是属于南阳的,所以,能够叫做南阳诸葛庐。但是,天文位置离襄阳十分近,只要20里路,所以襄阳人说隆中是襄阳的也说得通。
其实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私祭和官祭诸葛亮的留念性建筑物很快在他生活和作战过的中央树立起来。南阳作为诸葛亮自表“躬耕”之地,自然为他树起了一座存德念功的庙宇,这就是出名遐迩的南阳诸葛庐,又名武侯祠。同样的,襄阳隆中也较早地为他修建了一些留念性建筑物。从此,南阳与襄阳之间,就诸葛亮躬耕地的问题开端了旷日耐久的笔墨之争。
叔父逝世之后,诸葛亮把更多的心机花在了学业上,除了博学多才之外,还经常外出游学交友,以扩展视野,增长见识。他出山后的很多作为都和这个时期的积聚是分不开的。
这段时期有两个人对诸葛亮影响最大,能够说是诸葛亮的良师益友。头一个就是诸葛亮二姐的公公庞德公。前面说过,庞德公是荆州名士,德高望重,庞家也是襄阳的名门大族。荆州牧刘表屡次请他出山,给他官做,他都回绝了。最后刘表没方法,本人亲身去请,亲身去劝,结果还是白跑一趟。
庞德公重才学轻名利。诸葛亮原本和庞德公就是亲戚,经常去庞德公家中走动,向他请教,每次去都是“独拜床下”,十分恭敬。庞德公一开端也不加以遏止,时间长了,在教诲诸葛亮的过程中,他逐步对这个年轻人的才学和志向有了比拟全面的理解,觉得他未来必是有用之才,所以送了他一个称号,就是众所周知的“卧龙”。庞德公有一个侄子庞统,也是才学出众,庞德公称他“凤雏”。这也就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由来。而“卧龙”这个号也就传播了下来。
第二个影响诸葛亮的人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颍川郡人,是从北方迁居到荆州的,与庞德公是好朋友。司马徽也是当时的名士,有不少年轻人都向他求学,有点大学教授的滋味。有这么一位大学者近在眼前,诸葛亮怎样可能放过。他经常去向司马徽讨教,苦心攻读,学业方面进步得很快。司马徽也很重视这个年轻人,日后刘备三顾茅庐,成为千古佳话,很大水平上得益于司马徽对诸葛亮的引荐。
诸葛亮的政治婚姻
在襄阳当地传播着这么一句顺口溜:“莫做孔明择妇,只得阿承丑女”,就是说“不要像诸葛亮那样选老婆,只娶了黄承彦的丑女儿”。史书上形容诸葛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字:帅!他怎样会娶一个“丑女”为妻呢?
这是沔南名士黄承彦主动找上门来的。黄承彦和庞德公一样,也是荆州当地的大族。这个人性格开朗,学富五车,诸葛亮曾经屡次向他请教,黄承彦也很看好诸葛亮。一天,黄承彦主动找到诸葛亮提亲,说:“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就是说我有一个女儿,长得很丑,头发很黄,皮肤很黑。固然人长得丑,但是才学方面却能够和你诸葛亮相媲美。诸葛亮很直爽地就容许了。诸葛亮一点头,黄承彦立刻就用车子把女儿送过去成亲。
实践上,黄承彦所谓的“丑女”应该是自谦的说法。相关于诸葛亮的容颜,黄氏女的黄头发、黑皮肤肯定要差许多。一个容颜堂堂且才学出众的美男子娶了一个貌不惊人的女子,很自然地会被传作话柄,以至当作笑话,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丑,越描越黑。
而诸葛亮选择黄氏女是由于“重才不重貌”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不可承认,出身于名门大族的黄氏女才学肯定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但仅仅限于女子之中。古代考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少有女子会读书识字,普通的大族女子只需做到“知书达理”就曾经很不普通了。因而,黄承彦说女儿才学能够与诸葛亮相配,应该是指女儿的才学是女子之中的佼佼者,而并不是说本人女儿真的有诸葛亮那样的才学和聪慧。
既然诸葛亮择偶的规范并不是“重才不重貌”,那又是什么呢?其实,诸葛亮的这场婚姻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黄承彦的妻子是荆州著名的名门大族蔡讽的女儿。蔡氏家族在荆州的权力相当大,蔡讽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荆州牧刘表,而蔡讽的儿子蔡瑁是刘表最信任最依赖的大将,蔡氏家族在荆州有很大的政治背景,是名门望族。有着这样的政治资本,黄承彦的女儿就算真的很丑,还怕会嫁不进来吗?何况还不是那么丑,而且又才学出众,是规范的大家闺秀。
黄承彦之所以会选择诸葛亮做本人的女婿,除了诸葛亮自己的容颜、才学外,他看重的也是诸葛氏在荆州的政治力气。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蒯、庞两家都是荆州的大姓,位置无足轻重。这门亲事一旦胜利,外表上是黄家和诸葛家结成亲家,而实践上蒯、蔡、庞、黄这四家荆州的豪族大姓都成了亲戚关系,当然也包括北方来的刘表家族和诸葛家族,用如今的话说,那就是“强强结合”。
而且,这门亲事很可能不只仅是黄承彦本人的主见,而是几个大族都认同或者说是都需求的结果。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在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介书生,他要高人一等,他要走上政治舞台,必然要依托家族的背景,婚姻的背景,与荆州大族联姻是诸葛亮梦寐以求的。所以说,诸葛亮与黄氏的联姻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