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集文物陈设、科普教育、文明宣扬功能于一体的运河主题博物馆——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馆,向中外游客讲述中国千年古运河的前生今世。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大运河博物馆已接待了近2万名泗县及周边县市区的参观游客。安徽黄山墙体广告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坐落县开发区东北部十里长庄北岸。馆体分上下两层,白墙黑瓦、单檐歇山顶,整体建筑风格呈隋唐风韵。展馆内设置“隋唐气象”“人工开河”“水路繁花”“南北余韵”“又见运河”五个固定展厅,展现了很多的古运河文物,显示古泗州深沉雄壮的历史文明积淀。安徽黄山墙体广告
进入馆内,迎面是一个由多媒体播放器构成的大型屏风,隋唐大运河及其与泗县的宿世此生立体出现于游客眼前。
博物馆展厅内景
从屏风东侧进入,来到水路繁花厅,可见当年作为重要交通大动脉的隋唐大运河开唐宋盛世之景。展厅壁画之上,大运河两岸百姓生活图景、古代劳动人民在运河码头辛勤繁忙的场景均历历在目,展现了当年古泗州繁盛至极的景象。安徽黄山墙体广告
航拍隋唐大运河泗县段
隋唐大运河最早开挖于公元605年,全长2700公里,是当时我国东西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历经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八个朝代,通航700余年之久,其通济渠段途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九州。2014年6月22日,包括安徽段在内的隋唐大运河被列入国际文明遗产名录,继黄山和皖南古村落之后,安徽再添国际文明遗产,形成了南有黄山、北有运河的文明旅游新格局。
大运河石碑
从楼梯迈步至二楼。在榜首展厅,“水母娘娘沉泗州”的神话传说塑像绘声绘色。相传隋朝末年,水怪水母娘娘担着水桶去泗州城作祟,幸亏八仙之一张果老及时发现,让毛驴喝干了桶里的水,用计抓住水母娘娘,并软禁在八角琉璃井中。安徽黄山墙体广告
展厅墙壁上,还分别记录下一些泗县跟陈旧运河有关的历史风物。比如隋炀帝下扬州“纳黍行舟”和“侍女拉纤”的故事、当年水韵湖泽古泗州“东坡酥酒”的来历以及泗县西关古运河边朱桥老古槐树等等。
古运河风格
在人工开河厅,一个巨大的沙盘形象再现了当年声势浩大的人工开凿隋唐大运河的缩微场景。
出博物馆主楼至西小院,可见当年运河边上一般农家吃水古井一口。“有井的当地,必有人家。”导游介绍,此处是依照当年泗县古运河边十里井村庄原景复建的,古色古香,再现了当年运河人家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安徽黄山墙体广告
从小院西行数步,便来到博物馆西厢房。这里存放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镇水神兽。镇水神兽相传是龙之九子其一,形象似龙非龙、似虾非虾,嘴中叼着一条鱼,鱼头和鱼尾露在嘴外,雕工精巧、神态传神。镇水神兽出土于隋唐大运河泗县曹苗河段,得益于当地居民崔文柱一家四代人的尽心维护,于2018年4月重见天日,展现精巧风采。
2014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国际文明遗产名录。其中,途经泗县境内的28公里隋唐大运河故道,虽历经千年,却至今还发挥着灌溉、泄洪等功能,于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活运河”。安徽黄山墙体广告
近年来,为了打造“水韵泗州”这张亮丽手刺,泗县将陈旧运河与泗州历史文明有机结合,除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之外,还积极策划建造运河人家园林景区、省级特色小镇泗县运河小镇、古汴廊桥、运河遗址公园等,深入挖掘古运河及其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利用古泗州文明,打造具有隋唐古韵的泗州新城。安徽黄山墙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