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张梁24 岁。从此,江木香与张梁,结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成了对方生命中最温暖的依靠。
江木香近照
作业途中认了一双爹妈
张梁,1961年出生于铜陵。张梁的父亲张秉伦是一名武士,曾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受伤,定为二等伤残。
自孩提时,转业到铜陵作业的父亲常给张梁说起战场往事,教育他要爱惜和平时期的美好生活。
1981年,张梁从宿州学院毕业后,先是分配到铜陵二中当了一名老师。1985年盛夏的一天,已在铜陵县委组织部核查处作业的张梁,和一位姓童的搭档到董店乡办案,路过铜陵县天门镇江村一户农家门口时,听见隐约的哭泣声。
同行的村干部告知张梁,这家户主叫江木香,二儿子是一名武士,这家人刚得到二儿子不幸献身的消息。
一种武士后代的浓浓情结,让张梁在这家农舍门前踟蹰不前,他小声对村干部说,进去看看吧。
见到勇士爸爸妈妈,在他们的情绪稍稍平稳一些时,张梁和他们促膝相谈,得知勇士与自己同岁,便拉着勇士母亲徐荷香的手说:“您儿子与我一年出生的,他为国家舍身了,您就把我当成儿子吧!”
一时承诺,终身的挂念
张梁的话刚一说完,面对陌生人突如其来的决定,勇士的家中先是一片寂静,随之看到的是勇士母亲泪如雨下。
面对勇士亲属的哀痛, 张梁其时真不知要怎样表达才好,只能乘人不注意,临走前悄悄留下身上仅有的20元钱。
这一年的秋天,杮子红了的时节,江木香配偶突然出现在张梁家门口。
原来,两位白叟在张梁离开后发现了桌子上的钱,费尽周折才打听到他家住址。
他们提了两个篮子,一篮是从树上摘下的黄澄澄的柿子,一篮是攒了一段时间的鸡蛋。
这一来一往,使江木香与张梁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从此在生活中成了对方的依靠。
“除了爸爸妈妈与岳父岳母,江爹爹、江妈妈同样也是我的挂念,逢巨细节日,我都会去看望他们。”张梁说,开始,他一个人骑着单车前往;后来,配偶二人各自骑着自行车去看望;再后来就是一家三口骑一辆摩托车上门。
作业再忙,不忘“回家”看看
三十多年来,张梁与江木香一家的交游从不间断。张梁以一个儿子的名义为这个家庭奉献着全部,二老患病住院了,江木香的大儿子、小女儿两家轮番照顾,张梁夫妻也常常将烧好的饭菜送到病榻前。
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张梁与江木香一家的友情,在外人看来,以为他们是亲戚。
“最感温馨,也让我非常欣慰的场景,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和江爹爹、江妈妈四位老一辈聚在一块,瞅着十二英寸黑白电视机看《霍元甲》,一边看一边交流着剧情。”张梁说。
江妈妈徐荷香1999年秋天逝世,逝世之前,张梁尽了最大努力,寻医送药,白叟病情加剧的时候,张梁整晚睡不着。张梁终究没有挽留住江妈妈,和一切的儿女相同,张梁和夫人披麻戴孝送走了白叟。
现在,江木香白叟的身子骨挺硬朗的。张梁虽然作业繁忙,也不忘时常“回家”看看白叟。
张梁说,现在交通方便了,开车到江爹爹家十几分钟便到了,最惬意的是,坐下来喝一杯他亲手泡的茶,吃几片他亲手腌的生姜,叙一叙二三十年前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