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老井座落在村落中间,这个位置是精心筛选的必须在地下水的水线上,还要照顾挑水的人家都不绕远。
陈旧的小村都是茅草房,竹篱墙,土路旁长满了杂草。路上都是猪禽的粪便。
辘轳站在井上像撅着尾巴的驴,腰上缠着井绳吊着柳罐。井台上铺着青石板,井深大概有三十米井壁木板上长满了青苔。
傍晚干活的人都回家了,是挑水的岑岭。扁担放在两只水桶上坐在上头排号打水。一个小村家家都有人去比开会还齐呢。
老井没有盖蛤蟆掉进去坐井观天,只有打水时恰巧进入柳罐里才能自由出来。小孩子爬在井沿上喊,听自己的回声。月亮也掉在井里像一块月牙糖溶在水里甜甜的亮亮的,就想起山公捞月亮的寓言。
在一口井的眼里,村落里的事它都看得一览无余。
在每个人的心里,一口井的水就如性命一样珍贵。
挑水的人都是熟悉的身影,偶尔有陌生人必然是那家来的亲戚。挑水的人越来越少了,井台旁没有了过去热烈的景象。改革开放以后经商的,打工的,投军上学的,女儿出嫁的都进城了,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
建设美丽乡下国家政策扶持,打机井安装自来水,村村水泥路,路旁有路灯。种地有地补,粮补,种子补,换茬补。人有劳保,医保,五保户,贫苦户,残疾金。砖瓦房一排排,楼房佼佼不群,衣食无忧,精神面貌换然一新。
从苦井水到自来水,从贫弱流向敷裕。一滴水折射出党的光辉,吃水不忘打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