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与富、开放与激进,老一代与新一代、先进与落后,善与恶、正道与歪道、信任与疑心……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以一个个迎面而来的矛盾和悬念,构成激烈的戏剧张力,牵动观众的心。从一度老想着蹭扶贫的懒汉贾不祥变成养牛“网红”, 从誓死不相往来的两个村到最后“欢欣共饮脱贫致富酒”,扶志扶智、肉体脱贫的“剧核”充溢了人文肉体,深入表现着“小康”的内涵。
观赏《一个都不能少》,当然不能仅止于“两拨人”的恩怨变化,也不能止于网友“每一帧都是明信片”的惊呼,不管是七彩丹霞、冰沟丹霞、平山湖大峡谷,还是万亩油菜花海……张掖的风光确实非常漂亮。但是,这是一部脱贫剧,没有我们记忆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焦苦,固然还有贫穷村的土墙泥舍,但村民都无一例外地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绝大多数人都会上网,衣着与普通城里人也没有太大区别,使观众心情不再那么繁重,反而具有一抹喜感。这不只是剧作者的艺术匠心,更是我国脱贫攻坚成果的真实表现。目前,贫穷与小康,的确只差“最后一公里”,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加上本人勤劳的双手,人人都能圆小康梦。
《一个都不能少》是乡村剧,看似小山村、小人物、小事情,但映射的时期背景、思想立意和贯透力却不小。透过剧情,我们体验到的是丰厚多彩的社会生活,感遭到的是全党全国全社会上下齐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期激流和磅礴力气,看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严重意义的伟业”。由此,该剧又不只仅是一部乡村剧,它对诸多问题的触及、考虑和探究,已远远超出脱贫及乡村农民的范畴,它既有理想主义的穿透力,又有理想主义的引领力,共赏共乐中,观众能从中吸取营养、取得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