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司(使)是我国古代唐、宋、元、明朝代在对外贸易口岸设立的做事机构,用来搜检贸易船舶、征收关税、收购王室专买品、经管进出口贸易,以及处置另外对外事务。《宋史》卷167载:“提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福建南平墙体广告
入唐以后,泉州港渐渐鼓起,是一个蕃客往来之地。唐武德年间(618年一626年),泉州海路所通的国度和区域,东至东朔方有日本、高丽,南达南海诸国,西抵印度半岛。其出口商品要紧是瓷器、丝绸。进口商品要紧有象牙、犀角、明珠、珍珠、琉璃、乳香、熏香、玳瑁、冰片、樟脑、胡椒、五彩羽毛等珠宝香料。但是,唐代市舶司并未设在泉州。福建南平墙体广告
泉州市舶司即福建市舶司,非常早设立的光阴是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该机构在泉州历经北宋、南宋以及元代,到明成化八年(1472年)才迁往福州。福建市舶司在泉州的近400年间,经管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及相关事务,也是福建海外贸易的经管机构。福建南平墙体广告
据《粤海关志》所述,宋朝征收舶来品物税,称为“抽解”,即市舶司对海外诸国来华贸易的船只所载之货,按粗细两色予以纳税。粗色指普通舶来品物,细色指宝贵舶来品物。粗色不时抽十六分之一,细色非常高抽十分之四;元初沿袭宋朝旧制,对进出口货品抽取定量什物。但为鼓励出口,曾实行双抽、单抽之法,对进口外货加倍纳税(双抽),对出口土货比较减税(单抽)。据《元典章》载,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代才清楚了对进出口货品的纳税:“令定规抽分,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庆元、广东、杭州七处市舶司抽粗货十五分之一”;明代市舶司只负责贡舶经管,不负责商舶经管,以朝贡贸易轨制代替市舶轨制,这与前代比拟有很大差别。严峻的海外贸易约束和朝贡贸易轨制,抑制了沿海手工业、贸易的开展,也影响了王朝的财政收入。福建南平墙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