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之际,他通知记者,读书有一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力气,只需有阅读,人就不会孤单。
A 深山讲述《百年孤单》走红网络
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坎坷蜿蜒,走起来并不轻松。山下,是马斯朗的家,这里位于秦岭南麓,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顶,一座用石头砌起来的古寨虽已破败,但气势犹存,浓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扑面而来。
架设好手机,调试好位置,马斯朗手捧《百年孤单》,开端了本人的讲述。和录制第一期时的拘束不同,在解读到第10期之后,能明显捕捉到他的淡定和沉着。“一部《百年孤单》就是一自己类心灵孤单史,马尔克斯通知人们:要学会面对孤单,享用孤单,特别是在孤单中学会平和、冷静地考虑。”
《百年孤单》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和魔幻理想主义写作手法,阅读起来很费劲。但经过马斯朗的解读,深化浅出,大纲挈领,让人茅塞顿开。
这一期的视频反响很热烈,短短5分钟内容,就有10多万的阅读量。“每期只讲一个小主题,时间大约在10分钟以内,整本书方案经过20期讲完。”马斯朗通知记者,目前他的短视频作品阅读量近3000万,数十万网民纷繁关注、点赞和评论。靠着共同的个人魅力,短视频解说名著为马斯朗积累了不少粉丝。
B 返乡务农助力脱贫攻坚
马斯朗38岁,曾是一名经济学研讨者,先后从事过车间工人、市场销售、经济剖析师等职业。
2000年,马斯朗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商务系贸易经济专业。“我从小就对经济学有着浓重的兴味。”在马斯朗看来,学习经济类专业或答应以成为一种经世致用的选择,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富国裕民的学科,或许还能为家乡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大三时,他写了人生中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三农问题的基本出路》,阐述当时三农问题的现状、缘由及对策。“简直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查材料,”论文在学界引发不小的关注,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辗转深圳、北京、西安等多地工作,出版了多部经济史、产业经济学、社会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著作,试图从书本世界进入到更理想的世界。
但是,前几年每次回乡省亲,都让马斯朗深有感触:一边是村里的地步大片撂荒,一边是留守老人照旧用传统的方式营生,家乡仍旧贫穷落后。
“在扶贫脱贫和乡村复兴的当下,我觉得应该把本人学习、研讨的理论,付诸理论。”2018年,他回到老家务农创业,准备像一个农民一样干活,“下地、种地、放牛,把家乡的果粮酒、茶叶和中药材等农产品推介进来,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C 投身推行全民阅读公益理论
从走出乡村,再回到乡村,马斯朗将此称为“学问扶贫方案”——任务感和进取心让他认定,只要读书才干改动眼下的困境。
短视频在村民和网友中的反响,让马斯朗看到“改动”的可能。今年春节,他开端尝试解说一些世界名著,投身到推行全民阅读的公益理论中。
在不少粉丝看来,马斯朗视野宽广,学问储藏丰厚,有思辨才能,更重要的是,“再加上他有激烈的猎奇心,了解力足够丰厚,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交流者的素质。”
解说名著之外,马斯朗还在抖音上解说经济、哲学、诗歌等方面的学问、常识,引经据典地将各种资讯加以整合,构成本人的鲜明作风,这让他一度成为新的学问网红,“既有学问分子的人文素养,又有普通群众的世俗烟火气”。
下一部解读的名著,马斯朗选择了《白鹿原》。“作为个人,必需去审视、慎思,必需有厚实的肉体生活,同时逼真笃行之。”他愿意以“知行合一”来鞭笞本人,希望经过本人的努力,让一切人参与到推进时期进步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