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墙体广告 厂房外是夏日炎炎,车间里是如火如荼。一年过半,记者走访福建泉州多处制造业基地发现,一批“草根”企业曾经开端了新一代产业信息改造,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越走越快,打了一场华美的“翻身仗”。
企业不怕小 “草根”敢创新
发迹于“草根”,打拼于市场。民营制造工厂是泉州民营经济的生机之源,因其体量小、底子薄而最早遭遇市场“寒战”,也因其接地气、敢创新而开端疾速转型。
走进嘉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宏大的数字化控制屏幕实时衔接着厂区内外超越800台3C数控加工中心。一墙之隔,各种无人控制的数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在不同消费线上,华为、OPPO和苹果等知名品牌的手机零件正源源不时传送出来。
“以前这些都是各家小厂零散的设备,往常多家厂房经过数据系统集成在一同,共享数据和技术,每条消费线效率至少进步15%。”嘉华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敏之引见,泉州当地40余家投资商结合“众创”了嘉华公司,将各家技术和加工设备并联,“化零为整”疾速完成了数字化晋级。
“船小好掉头,企业不怕小。”这是泉州企业家们笃信的理念。李敏之说,往常物联网技术一日千里,传统的小工厂不再需求各自单兵作战,反而能够结合起来做得风生水起。
来自泉州市的统计数据显现,上半年,泉州市消费总值到达2832亿元,连续3个月坚持7.6%的累计增速,全市规上高技术产值增长16.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上增加值增长20.8%,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越1500亿元。
“龙头”转型“四两拨千斤”
作为国内纺织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福建海天轻纺集团“时髦梦工厂”示范车间则诠释着“草根”到“高大上”的重要转型。
“以前靠的是一针一线地做版和修正,如今只需点一下屏幕就能够改动消费线流程。”张树升说,作为行业协会代表,海天轻纺正在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系统构建,引导更多上下游企业参加结合消费管理,从而完成“四两拨千斤”的智能化改造。
曾几何时,林辉煌和国内同行一样只能从日本等引进中心设备,“永远追着他人背后学。”3年前,永信科技经过自主研发推出电脑自动绣花机,在同样产出下价钱不到进口的一半,往常累计销售已达1000多台,占领了福建70%以上的市场,并且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度广受欢送。
智能制形成就中央新样本
早在2013年11月,泉州便在福建省率先启动施行国度“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同年,中国工程院以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中央试点,于2015年编制了《泉州制造2025》开展纲要,就外乡制造产业的智能制造、提升质量与品牌、效劳型制造等三大转型道路图做出10年规划。
泉州市科技局引见,过去2年内,泉州直接带动产业科研投入10亿多元,全市研发投入增长30%。仅“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便带动1300多家范围以上企业参与改造,成为助推外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打造泉州经济晋级版的重要抓手。
来自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多位专家以为,将来的工业技术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不时深化开展。往常,我国正处于“工业2.0”补课、“工业3.0”提高、“工业4.0”试点的关键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的打破,工业范畴将迎来严重开展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