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做一个善良且正能量的人……”90后女孩张嫣语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为她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号。12月2日,湖北省宜昌市三医院护士张嫣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广州的24岁女孩带去了重生的希望。
匹配成功 是“幸运”更是责任
张嫣语是市三医院的一名护士,2017年医院组织集体献血,她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留下10ml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从那时候起,她就有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愿望。
今年7月29日,张嫣语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她的造血干细胞与广州一名女性患者初配成功。当她得知自己可以救助一位血液疾病患者时,她特别的激动。作为医护人员的她深知造血干细胞捐献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每一例成功配型都是给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一定要挽救她!”
紧接着经过高分辨检测血样、体检,张嫣语全部高分通过。11月27号,张嫣语瞒着父母踏上了去汉口的动车,来到武汉市一医院,上午打了第一支动员针。五天,8支动员针,三次抽血,多次穿刺,手臂和手掌留下了淤青。每一次的动员针后,张嫣语全身特别酸痛,并且一次比一次强烈。平常怕疼的她变得无比坚强,她坦言,进入捐献流程后,患者会进入无菌移植舱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治疗,自己的这些不适比起患者的病痛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12月2日上午,张嫣语正式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她共捐献出224毫升的含有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这份“生命的种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送往广州患者的身边,为年轻的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富怀美德
感恩的心让爱传递
一袋热血,将两个素未谋面的女孩紧紧相连,远在广州的受捐者是一位1996年出生的女孩,也以同样温暖的举动为张嫣语写了一封感谢信:“是您对我的大恩,让我重获生的希望,谢谢您让我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武汉捐献期间,张嫣语的父亲多次给她视频,实在瞒不住了才告知实情。她的父亲得知后特别紧张,张嫣语耐心地解释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日常工作一样,都是治病救人。我本身就是一名护士,知道应该注意些什么,有贴心的医护人员陪着我、照顾我,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同样乐于助人的父亲就这样被说服了。
张嫣语告诉记者,父亲张斯德是一名有爱心的企业家,一直在资助贫困孩子,自己乐善好施也是受父亲的影响。捐献前期正好是88岁奶奶的生日,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也算是送给奶奶的生日礼物。在她离开宜昌前,她对自己的孩子说,妈妈这次出差是为了挽救一位大姐姐。“当时孩子的目光里充满了崇拜,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用行动教会孩子,要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张嫣语是一名放射科的护士,她的工作琐碎而忙碌,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她总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已经献血7次,累计献血1800ml。
希望更多人
加入捐献队伍中
“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没有想象中那样可怕,只要有爱心,多一点勇气,就能挽救患者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昨天,在家休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嫣语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她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举动,能打消大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恐惧和误解,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来。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张嫣语成为宜昌市第35例、湖北省第437例、全国第1054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据了解,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有点像献血,对身体没有什么损害,但是却有可能让一个生命延续。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其实很简单,只要在无偿献血时多填一份资料,多采集10毫升的血样,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