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墙体广告 6月3日,兴宁区法院在新闻媒体的配合、监视下,高速高效地执结了四个涉民生案件,彰显出联动执行的能力,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雷某、刘某、秦某、李某等四名申请人分别自2013至2014年开端到广西某驾驶培训公司(以下简称某驾校)处上班,担任驾校教练。期间四人一 直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2015年3月20日,驾校忽然口头通知与上四名申请人解除劳动合同。于是雷某等人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判决某驾校分 别向四人支付工资及延长劳动时间的加班费合计7万余元。
仲裁判决生效后,某驾校仍然拒不实行义务,申请执行人雷某、刘某、秦某、李某于2016年5月向兴宁区法院申请强迫执行。兴宁区法院执行局调查 发现,该驾校的银行账户存款简直为零,但在其名下却注销有若干教练车。执行局指导当即决议组织力气突击搜寻该驾校运营场地,主要目的是锁定并扣押其一切的 车辆。同时约请了区内多家媒体跟踪报道和监视执行,拟定于6月3日上午到该驾校展开执行活动。
6月3日上午,执行法官在动身前,忽然接到被执行人某驾校的电话,表示不需求法院到驾校来扣车,马上会将四个案件的执行案款交纳至法院的账户。 原来,该驾校得知了法院将会与多家新闻媒体结合对驾校运营场地展开突击执行,为了防止被新闻媒体大范围曝光后的为难处境,遂主动实行义务,并将缴款的凭证 传真给了主方法官。
据悉,执行“清案月”活动展开以来,兴宁区法院非常注重新闻媒体的参与,共约请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执行4次,对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老赖”进 行“360度无死角”的曝光,让“老赖”在新闻媒体的言论监视力气下难以生存,从而推进其实践实行义务。新闻媒体参与执行,既能发挥媒体监视执行的作用, 又能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迫使其实行义务,使执行案件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上都获得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