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识别微信 客户
留言
广告咨询
  • 广告形式
  • 发布面积   平方米  
  • 发布地区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提交
关闭 产品推荐
中国门头店招协会执行会长
广告热线:400-6060-805
在线QQ联系 (QQ:342064355)
三穗县“指尖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案例: https://www.gyxmad.com/guizhou/ 本文标签: 贵州凯里门头店招

服务热线:400-6060-805 时间:2021-05-13
识别扫一扫,生意好朋友
  走进三穗县瓦寨镇上街组,穿过小巷便会看见三五成群的竹编手艺人正在编制斗笠。经过破篾、编架子、别顶、夹棕、镶边、染顶等一系列工序后,一根普通竹子的“指尖经济”正轻轻地敲开村民致富门,助力乡村振兴。


1人30道工序,也是三穗县竹编技艺非遗传承人杨再和的日常。“我们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杨再和说道。

在杨再和的记忆里,编制斗笠是祖祖辈辈都会的一道手工活。从17岁开始他就跟着家里人学习,耳濡目染。如今他已有35年的竹编技艺,一根竹子在他手上仿佛注入了生命,上下飞舞,可变化出不同模样。

“斗笠是季节性销售产品,每年的春耕和秋收时节是最佳销售期,我们都是自发销售,一年最高可以做一万个左右,一个斗笠纯利有6元,斗笠一年大概在6万元左右,均以生活用具为主。”杨再和说道。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能够吸引更多顾客,杨再和将竹编逐渐精致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在产品创新上,他为竹编添加了时尚元素,从农用转为艺术用品,如竹编餐具、斗笠台灯、杯具等。

“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我们就要好好利用它,唯有使用和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杨再和说道。

编制竹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杨再和用坚守和传承,凭借一手精湛的竹编技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的发展模式,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当地百姓“编”出一条致富路。

“这是我编织斗笠的5个年头,按计件算工钱,平均每天能编织20个左右,一天能有100多元收入,一个月能挣2500元以上。”今年52岁的王三菊说道。以前一直在外务工的她,5年前回到家中,现在她一边照顾家庭一边靠竹编手艺赚取生活补贴。

三穗县坚持盘活乡土人才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衔接器”,积极鼓励非遗传承人、乡土人才成立家庭手工作坊,有效激活乡土人才一池“活水”。据悉,三穗县有非遗传承人61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州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57人;7个县级非遗传承基地、2家州级非遗传承基地、2家省级非遗扶贫工坊。

兴产业,富百姓。目前,三穗县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传承方式,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2000余人次,实现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实现年创收500万元,将竹编工艺、苗族服饰等非遗项目有效地传承下去。


粤ICP备20040522号-1 地址:光谷科技港
客服热线: 400-6060-805
版权所有: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