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墙体广告 近一星期来,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接到渔民捕获“中华鲟”的陈述,到3日,已达到77尾。这引起了保护区和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重视。经现场辨认,专家表明,渔民误捕的是“杂交鲟”;因长江上游大雨致使人工饲养“杂交鲟”逃出,目前已作无害处理。
元建生是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名监测员;7月27日以来,不断有渔民向他反映捕获到“中华鲟”:7月27日螺山段12尾;7 月29日螺山段29尾、石码头段1尾、王家渡段1尾;7月31日,螺山段18尾;8月1日,护县洲段3尾;8月2日,螺山段13尾……
一星期内竟有77尾“中华鲟”出现在长江新螺段,这引起了正在洪湖从事科研查询的长江水产研究所博士吴全明的重视。“我正在对长江新螺段鱼类资本 进行查询,这是头一次传闻一星期内误捕这么多。”如此密布地捕到中华鲟,本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通过他和保护区专家们的辨认,发现渔民误捕的这77尾 鲟鱼均是“杂交鲟”,个别0.15-28kg不等。
长江流域怎样会有“杂交鲟”?对此,吴全明表明,也许是前段时间大雨,宜昌清江当地一些饲养户人工网箱饲养的“杂交鲟”逃了出来。
这些鲟鱼怎么处理?吴全明表明,从基因污染上讲,这些“杂交鲟”也许影响中华鲟的繁殖。一起,最直接的要挟,那就是食源相争——在生态上,长江混入很多“杂交鲟”,在有限的中华鲟食源中,对中华鲟幼鱼影响很大。目前,已对这批杂交鲟作了无害化处理。
吴全明提示,“杂交鲟”混入长江,长江沿线渔民还有误捕也许。一旦误捕到鲟,不论是不是中华鲟,都应第一时间陈述给自然保护区或渔政部分,先不要放归长江。
新美广告公司:http://www.gy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