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识别微信 客户
留言
广告咨询
  • 广告形式
  • 发布面积   平方米  
  • 发布地区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提交
关闭 产品推荐
中国门头店招协会执行会长
广告热线:400-6060-805
在线QQ联系 (QQ:342064355)
3000首诗歌创作 看70年家乡变迁
相关案例: https://www.gyxmad.com/chongqing/ 本文标签: 重庆开县门头店招

服务热线:400-6060-805 时间:2022-09-20
识别扫一扫,生意好朋友

“八月秋高望大荒,九龙山上稻粱黄。田塍已拓机耕道,墙角刚喷瓜果香……”9月初,素有“开州粮仓”之称的九龙山镇金色稻浪翻滚,奏响丰收之歌。开州籍诗人蒋先伟,观家乡友人发来的丰收图景有感,赋诗一首,畅叙情怀。

蒋先伟,1949年生,开州区临江镇人。历任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任。现为重庆市文学学常务理事、重庆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夔州杜甫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杜甫研究学会会员。

蒋先伟曾经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诗人,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讲台下醉心诗歌创作,3000余首诗作诉说着他对文学的无比热爱。

耳濡目染 从小热爱文学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蒋先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也热爱上文学,尤其对诗歌十分感兴趣。

“我们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小孩子没有什么娱乐项目,能痛痛快快玩一次泥巴,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但我不喜欢那些,就喜欢诗歌,整天缠着教书的父亲母亲给我念诗。”蒋先伟回忆道。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蒋先伟上学了,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他就自己读诗。常常因为专注读诗,而忘记了其他事情。

“古有王羲之专注书法,沾墨汁吃。我读诗的时候喜欢结合诗人创作的背景,体会诗歌里的意境,钻进去了就无法自拔,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蒋先伟告诉记者。他的母亲经常提起一些童年趣事,说他常常在睡梦中背诵古诗。

正因为这种对古诗词的热爱,让蒋先伟在小学毕业时就能背完唐诗三百首。除了喜欢古诗,蒋先伟还广泛阅读其他文学书籍,日积月累,写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初高中时,蒋先伟的作文经常得全班第一名。

深入农村 传播传统文化

1968年,蒋先伟在临江中学高中毕业。同年,积极响应号召,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时,他是大队和乡里的宣传队成员,主要负责日常宣传工作。

“那时的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眼界狭窄。为开阔农民眼界,我们宣传队的成员经常在劳作的时候,给他们讲解各种知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还劝导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子女多读书。”蒋先伟说,为了让农村儿童读书认字,他自掏腰包购买了黑板,利用休息时间,一笔一画地教、一字一句地领读。

蒋先伟告诉记者,有一年乡里举行诗歌大赛,他鼓励跟他学习的儿童去参加比赛。大家热情高涨,踊跃参加。虽然最后并没有取得好名次,但对大家来说是一次尝试,带着知识走出去了,就是一个大进步。

从那以后,蒋先伟就经常深入到我区广大农村,开展文化知识普及工作。

学有成就 情系家乡变化

1977年,蒋先伟有幸参加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教书。在校教书的过程中,蒋先伟先后到四川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进修。此后历任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任。现任重庆市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

他酷爱诗歌,这些年来笔耕不辍,创作3000多首诗歌,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家乡变化的作品。

“一泓秋水滟明珠,远黛山青廊坝苏。宝塔窝中观胜景,朝霞掩映汉丰湖。”日前,蒋先伟在重庆新闻上看到家乡汉丰湖的美景,激情澎湃作诗一首,并发表于三峡都市报和其他市级媒体上记者了解到,2006年,为庆祝母校临江中学建校50周年,蒋先伟写了一首《临江中学赋》。“泱泱临中,气势恢宏。躬逢圣代,学运昌隆……”虽然已过去16年,如今还在临江中学广为流传。

据了解,蒋先伟从1986年开始在各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代表作有《简论七言诗的形成时代》《论赋起源于民间艺术》《隋书的记事载言与人物描写》《说“乌鬼”》《论杜甫夔州诗的山川形胜和风土人情描写》等,出版个人专著《杜甫夔州诗论稿》,参编了5部学术著作。其中,《三峡工程与移民》对当时三峡移民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粤ICP备20040522号-1 地址:光谷科技港
客服热线: 400-6060-805
版权所有: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