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 立于恩施大峡谷的千仞绝壁前,四面八方的游客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并沉醉于这壮美的景致里。
但是,旅游大峡谷全程,需求打败约10公里弯曲高低的山路。对游客来说,这是不小的应战。特别是那些带着小孩一同旅游的游客,更是会望崖兴叹,常有人向景区办理方寻求协助。
上一年以来,络绎不绝的游客队伍里,呈现了三三两两的背篓工,他们用背篓背着孩子,和孩子爸爸妈妈一路旅游,成为景区一道共同的景色。中秋节时期,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恩施大峡谷,看望背篓工的背篓日子。
接过爸爸妈妈肩上的娃 小背篓背出轻松的旅程
9月16日,正是中秋节假日。白云悠闲地散在天空,秋阳还在发威,明晃晃地照着大峡谷的悬崖峭壁。
楚天都市报记者和两位火伴坐上索道车,攀上了恩施大峡谷。走下索道车时,现已时近正午,温度攀升到28度摆布。在乱石、绝壁和崖树间,游客在山风中摄影留影。
索道止境的人群中,有几只美丽的竹背篓,背篓内壁扎着洁净、柔软的布垫。52岁的刘金菊倚靠在栏杆上。看见带着孩子的游客经过,她会自动地上前打招呼,“前面有8.5公里山路,要不要工人帮您背孩子?”
周围的人群中,揽生意的背篓工还有好几位,除了一名男工人以外,满是40岁出头的妇人。刘金菊是这群背篓工的头,他们的作业,即是专门帮旅客背孩子。
一对来自荆州的年轻爸爸妈妈,穿着情侣装,带着一个很萌的女娃。他们显着被大峡谷的山路给镇住了,见到竹背篓仿佛见到“救星”,所以很快和一名背篓工谈妥了报价,付了300元。
背篓工撑着遮阳伞,背娃走彻底程,这对年轻的爸爸妈妈则边走边看,还不时和不到2岁的女儿逗趣,一路上欢笑连连。行进途中,孩子的爸爸小杨笑说,“这么轻松多了,假如我自个背着走完,估计累垮了”。
攀山途中,楚天都市报记者征得一对重庆夫妇的赞同,换过一名女背篓工,背着一个体重约40斤的 小男孩,顺着石阶向上走。背着一个生动的孩子,彻底不像背物件那么简单,既要坚持平衡,还要艰难向上,越走腿越酸,越走肩膀越沉,待记者背上衣衫湿透、喘 着粗气放下背篓时,回头一看,才爬了约500米。陪着记者一路前行的刘金菊笑着问:“的确不轻松吧?”
买了稳妥不抢生意 小背篓背出次序和安全
刘金菊是恩施市抚沐办事处营上村乡民,这个村子就在恩施大峡谷景区内,坐落绝壁底下。她的七星寨背篓服务公司现有38名背篓工,其间仅有4人是男工人。“男大家大多要出门打工赚钱,究竟背孩子生意不稳定,所以景区女背篓工人数比较多。”刘金菊解说说。
刘金菊说,其实在建立公司之前好久,背孩子这项事务就有需求,特别是上山的索道注册运转之前, 大人自个爬都累得气喘吁吁,更甭说背着孩子一同爬,所以纷繁向景区询问有关事务。所以,有乡民零散地背着背篓来背孩子,那时分旅程更长,收费也高。但乡民 各自为战,逐步发生一些疑问,比方没有稳妥,呈现磕碰擦伤摔跤等疑问,也没有解决的途径。没有统一办理,背篓工开端抢生意,酿出很多对立。
上一年夏天,景区办理人员找到刘金菊,期望她出头建立公司,统一组织和办理。刘金菊所以出资置办了背篓、作业证,采购职工和游客的稳妥,并拟定了平时办理程序。
刘金菊介绍,寒暑假和国庆、端午等节假日时期,背篓工的生意会好一些。恩施大峡谷步行参观线路长达8.5公里,分为4座山,每座山收费80元,全程320元,半程则收费150元摆布。
刘金菊介绍,游客多、生意好的时分,背篓工每人每天大概能够背一趟全程一趟半程,收入约400元。天气差、游客少时,他们有时会空手而归,没有收入。一年均匀下来,坚持上班的背篓工年收入约五万元摆布。
客人来自四面八方,经常有和背篓工砍价的。男背篓工杨雨祝说,背篓工都是山里农民,也很朴素,通常都会根据生意状况恰当让利。
既忙农活又要养家 小背篓背起日子的担子
38名背篓工里,杨雨祝年纪最大,现已57岁。刘金菊说,他还精干3年,60岁今后就不能买稳妥了。
刘金菊说,杨雨祝也是这群背篓工里家境最佳的,一双儿女现已成年,都在广东经商,还开了公司,底子不缺钱,“即是闲得无聊,要找点儿事做”。
杨雨祝家里的农田都已退耕还林,只剩下一点菜园需求照看,老婆在看家,“所以他没什么事做,作业就很尽责,天天来上班”。
刘金菊介绍,公司里的背篓工大多40岁摆布,大部分家庭条件并不宽余,既要忙农活,还要赚钱养家,他们背起的更是日子的担子。
年纪最小的女背篓工杨银秀,本年39岁,公公上一年因病去世,还有个71岁的婆婆,身体很差,需求照料。杨银秀的老公长时间在外打工,挣点辛苦钱。
除了71岁的婆婆外,杨银秀还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本年十八岁,上一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本年出去打工分担家庭负担。如今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二女儿在恩施城区读高中,小儿子在沐抚镇上读初中。
杨银秀家务农活较多,只在生意好的时分来背孩子,零散能够赚取几千元,这么既可不耽误农活,又能挣点钱补助家用。一位坐在树下纳凉的女背篓工说,“今天是中秋节假日,她没来,要在家里给两个儿女做好吃的,还要给出门打工的大儿子和老公打电话呢。”
从吃低保到盖高楼 小背篓背起快乐和期望
背篓工的日子里,更多的还有快乐和期望。在这群背篓工中,刘成松的故事最为勉励。几年前,他还靠低保过日子,如今却已攒下了40多万元的存款。
景区还没建成时,刘成松在家务农,放牛,日子过得很紧巴,还去广东韶关挑煤赚钱,“那时分家里常常缺油少盐”。2008年景区建成,刘成松发现大峡谷山多坡陡,就想着做拐杖卖。尔后,他卖了3年拐杖,外加一些土特产,每年能赚几万元。
刘成松尽管只读了小学五年级,但能说会道,能说段子讲故事,还能唱山歌。他在给游客背行李、背娃娃时,会自动解说沿途景点,经常把游客逗得哈哈大笑。“刘师傅好诙谐,咱们一路走得很愉快。”关于举家出游的重庆旅客杨金凤来说,刘成松让他们的中秋旅途一路欢笑。
几年下来,刘成松已攒下了近20万元的存款。“赚够1万我就往银行存,”刘成松说,除了给年过九旬的双亲看病和买东西花钱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开支。后来,景区进一步开发,连续把周边的山地征收了,刘成松获得了28万元征地款。
如今,刘成松盖起了一栋两层小楼,绿树白墙,很美丽。爸爸现年91岁,妈妈94岁了,中秋节时期,他特地买来月饼、瓜果副食,一日三餐陪着爸爸妈妈亲就餐,一家三口团团圆圆乐融融。
48岁的刘成松说,他如今的愿望有两个,一是期望爸爸妈妈亲都能最少活过一百岁,二是赶快娶上媳妇,“让老人家了个愿望,能抱上孙子最佳,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