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墙体广告昨天,有地铁施工人员向记者反映,六渡桥地铁站工地接连几天来,都挖出了一些古怪的赤色大型条石,看上去不像近现代之物。经专家鉴定,原来是挖到了清代的汉口古城墙墙基。
专家表明,汉口城墙早在清末年间就已撤除,墙基时隔百年重见天日,挺稀罕。
记者现场看到,发现不明石块的地点在原长江书店旧址与六渡桥邮政所门前。赤色石块呈长条状,散见在碎石堆里,多数已不完整。石块看上去像打磨过的红砂岩,长约70厘米,宽30厘米,外表覆盖了石灰包浆,有的还刻有槽痕。一个人简直搬不动。
湖北武汉墙体广告工程监理郭志趣记者介绍,他们是在拔桩施工时,从2米到8米深的地下挖出的,目前现已挖到了几十个,有的还一起挖出尖头圆木桩。
他又带记者来到刚挖开的一个地下水坑,只见2米深与地下水位相等处,赤色石块露出了一排,上面还规整地码着几排青砖。
郭志专门查阅《武汉通览》,上面记载六渡桥一带在明朝建有人工河玉带河,有桥有渡头,这也是六渡桥一名的由来,后在清末年间撤除。“六渡桥一直叫桥不见桥,这会不会恰是当年建桥墩或修码头的石头?民国曾经没有钢筋混凝土,都是用这种大岩石做柱石。”
记者讨教武汉当地志专家、文史专家董玉梅。她推测,这儿极有可能是古汉口的城墙,挖出来的红砂岩石块来自城垣墙基遗址,属于文物。
她通知记者,很多人不知道,本来汉口中山大道过去是一条古城墙,清咸丰年间建成。后来张之洞把它拆了,在墙基上修了马路,也即是如今的中山大道。城墙虽已撤除,埋在地下的墙基有些还在,因施工才被发现。“这些石块不会与桥或者码头有关,因为玉带河不可能沿着城墙走,那条河在如今长堤街的方位。”
董玉梅表明,汉口最主要的古城墙就在中山大道这一段,能够说,这些墙基见证了汉口的城市缔造和演化前史,具有主要的前史文化价值。
她主张,尽量保留一有些墙柱石,甚至能够思考地铁站建成后,将它们作为文物在站厅内展出,让乘坐地铁的市民和游客切身感受到汉口的这段前史。
连接>>>
中山大道下是古城墙基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在武汉活动频频,当地当局为抵挡义师攻击,决定在袁公堤外再筑一道城堡。1864年,筑堡工程在今中山大道一线上打开,堡基密钉木桩,堡垣用红石砌成。同时拓荒8个堡门,自西至东为:玉带门、便门、居仁门、由义门、循礼门、大智门、通济门、便门。堡上建有炮台15座。3年后又加高培宽,并建上、中、下三闸蓄泄洪水。
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以为城堡阻止了城市交通和商业开展,便拆毁汉口堡来构筑马路。此路当时称为后城马路。修成之后,逐步变成轮轨交通,店肆树立的闹市,也即是今日的中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