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墙体广告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仲夏时节,记者沿着奔腾不息的汀江前往反动胜地古田,踏访我军建军史上铸就军魂的源头。
草木葱翠,天色澄碧。参天古木掩映处,“古田会议永放光辉”8个红色大字,犹如一团团火焰,格外耀眼。大字下方,一座飞檐翘角、白墙青瓦的古建筑严肃古朴,这里便是出名遐迩的“古田会议”原址。从这里回望激荡时期风云的峥嵘往事,至今仍令人不胜慨叹、深受启迪。
党指挥枪,人民军队从灾难走向辉煌
站在原址前,遐想当年毛泽东高吟“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那是何等的激情豪迈。但是,当时的事实却是这样严酷:初到闽西的红四军,组成复杂、思想紊乱、军心松散,官兵对出路充溢迷茫。贺龙回想:“那时分的部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
“当时红四军争论最剧烈、最中心的问题就是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立军队。”古田会议留念馆馆长曾汉辉引见说,面对这个历史性课题,红四军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8次召开党代表大会,都未能找到答案,以至在第七次党代会上,毛泽东担任的前委书记也被选掉了。
历史事情的意义取决于它对历史进程的推进力和影响力。步入原址大厅,当年会议代表们烤火留下的痕迹至今明晰可辨。87年前,代表们围坐在炭火旁,聆 听毛泽东论述建党、建军思想,分歧经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指导的基本准绳,使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官兵的 崇高追求和必胜信心……
从此,军魂融入血脉,军旗跟着党旗走,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跃上了历史舞台,从灾难走向辉煌。
追根溯源,重整行装。2014年秋,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习主席苦口婆心地劝诫大家:“坚持党对军队绝对指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任何时分都不能动摇。”
忠实如山铁骨巍然,信心如炬生生不息。在古田镇的“红军园”里,记者恰遇某部官兵正在展开“追想传统,筑牢军魂”教育活动。一名干部感慨:“只要守住‘命脉’,练硬‘枪杆子’,才干撑起国度‘腰杆子’!”